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入学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二、基本学制 学制 3 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初、中级操作人员。
四、职业面向
(一) 就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 、制造业(企业) 和国家 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主要从事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从事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产品生产、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
(二) 继续学习
本专业可续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续接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三) 证书要求
本专业可获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工种) 合格证书及计算机应用水平等级考试 (一级) 证书等。
五、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基本素养 (职业道德、通用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 基本素养
1.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感强。
2.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追求自我发展和 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学 艺术鉴赏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
3.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应用计算机 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专业创新的能力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
4.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5.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应用计算机进行开发、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
6. 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性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7. 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
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8.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哲学、思想道德、政 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 专业知识
1.掌握 OFFICE 办公软件、网页制作、FLASH 、PHOTOSHOP 、计算机原理的基础知识;
2.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的基本知识;
3. 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常用工具软件的 基础知识。
(三) 专业技能
1. 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及 OFFICE 办公软件;
2. 能使用与维护计算机及常用外部设备;
3. 具有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装、设置与操作技能;
4. 学会使用与管理数据库系统;
5. 初步具备开发、设计多媒体软件、网页的能力;
6.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资料的阅读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进度安排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训实习(或综合实训)四个部分,其中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如下图)。
本专业修读总学分 172 学分,其中必修课 96 学分,选修课为 12 学分,实训实习 28 学分 (14 周),顶岗实习 36 学分 (18 周);实验及实习实训占总学时 60%。
序 号
|
课 程 类 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安排
|
学 分
|
课程教学各学期周课时及训练项目教学周安排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课 堂 讲授
|
实验
|
总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理论
|
实 训
|
理论
|
实 训
|
理论
|
实 训
|
理论
|
实 训
|
实习
|
实习
|
16 周
|
2 周
|
14 周
|
4 周
|
14 周
|
4 周
|
14 周
|
4 周
|
18
周
|
18
周
|
1
|
文 化 课 程
|
德育
|
116
|
|
116
|
7
|
2☆
|
|
2☆
|
|
2☆
|
|
2☆
|
|
|
|
2
|
语文
|
176
|
|
176
|
7
|
4★
|
|
4★
|
|
2★
|
|
2★
|
|
|
|
3
|
数学
|
176
|
|
176
|
7
|
4★
|
|
4★
|
|
2★
|
|
2★
|
|
|
|
4
|
英语
|
116
|
|
116
|
7
|
2★
|
|
2★
|
|
2★
|
|
2★
|
|
|
|
5
|
计 算 机 应
用基础
|
60
|
60
|
120
|
7
|
4★
|
|
4★
|
|
|
|
|
|
|
|
6
|
礼仪规范
|
22
|
10
|
32
|
2
|
2☆
|
|
|
|
|
|
|
|
|
|
7
|
体 育 与 健
康
|
116
|
|
116
|
7
|
2☆
|
|
2☆
|
|
2☆
|
|
2☆
|
|
|
|
8
|
专 业
|
OFFICE 办
公软件
|
|
96
|
96
|
6
|
6★
|
|
|
|
|
|
|
|
|
|
9
|
课 程
|
常 用 工 具
软件
|
|
56
|
56
|
4
|
|
|
4★
|
|
|
|
|
|
|
|
10
|
FLASH 动画
|
|
64
|
64
|
4
|
4★
|
|
|
|
|
|
|
|
|
|
11
|
计 算 机 组
装维护
|
30
|
54
|
84
|
5
|
|
|
|
|
6★
|
|
|
|
|
|
12
|
图 形 图 像
处理
|
|
56
|
56
|
4
|
|
|
4★
|
|
|
|
|
|
|
|
13
|
多 媒 体 制
作
|
26
|
30
|
56
|
4
|
|
|
|
|
4★
|
|
|
|
|
|
14
|
计 算 机 网
络基础
|
26
|
30
|
56
|
4
|
|
|
4★
|
|
|
|
|
|
|
|
15
|
数 据 库 应
用
|
28
|
28
|
56
|
4
|
|
|
|
|
|
|
4★
|
|
|
|
16
|
编程基础
|
52
|
60
|
112
|
7
|
|
|
|
|
4★
|
|
4★
|
|
|
|
17
|
AE 影 视 制
作
|
|
84
|
84
|
5
|
|
|
|
|
6★
|
|
|
|
|
|
18
|
网 页 设 计
与制作
|
|
84
|
84
|
5
|
|
|
|
|
|
|
6★
|
|
|
|
19
|
选 修 课 程
|
电工基础
|
84
|
|
84
|
4
|
|
|
|
|
|
|
6☆
|
|
|
|
20
|
电子商务
|
30
|
54
|
84
|
4
|
|
|
|
|
|
|
6☆
|
|
|
|
21
|
市场营销
|
84
|
|
84
|
4
|
|
|
|
|
|
|
6☆
|
|
|
|
22
|
实 训 实 习
|
办 公 软 件
实训
|
|
|
60
|
4
|
|
2 周
|
|
|
|
|
|
|
|
|
23
|
网 络 布 线
实训
|
|
|
60
|
4
|
|
|
|
2 周
|
|
|
|
|
|
|
24
|
图 形 图 像
处理实训
|
|
|
60
|
4
|
|
|
|
2 周
|
|
|
|
|
|
|
25
|
|
数 据 库 项
目实训
|
|
|
60
|
4
|
|
|
|
|
|
|
|
2 周
|
|
|
26
|
网 页 制 作
实训
|
|
|
60
|
4
|
|
|
|
|
|
|
|
2 周
|
|
|
27
|
组 装 与 维
护实训
|
|
|
60
|
4
|
|
|
|
|
|
2 周
|
|
|
|
|
28
|
影 视 制 作
实训
|
|
|
60
|
4
|
|
|
|
|
|
2 周
|
|
|
|
|
|
顶岗实习
|
|
|
1080
|
36
|
|
|
|
|
|
|
|
|
18
周
|
18
周
|
总计
|
1142
|
766
|
3408
|
172
|
30
|
2 周
|
30
|
4 周
|
30
|
4 周
|
30
|
4 周
|
18
周
|
18
周
|
(注:★—考试,☆—考查)
七、教学建议
1.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对接职业(或行业) 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结合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岗位实际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做”的一体化,促进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信息网络教学。应加大信息化教学的比例,建立该课程的网络课程页面,充分运用 PPT 电子教案、教学动画、教学视频、通用主题素材库等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 新模式。
4.教学团队。师生比例适宜,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不高于 18:1;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 60%以上,要有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数量,满足专业教学。要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应为相应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所要求的业务能力;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产业行业发展要求,熟悉企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教学时承担每门课程教学的教师不少于 3 人,且经过集体备课后实施教学。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和企业实践经验。
5.实训实习。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放真相。具备实训、研及展示等多项功能及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功能。校内实训基地应包括岗位技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应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实训设备配置应不低于相关标准。
八、考核评价
本专业教学评价由学校(教师、学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职能部门、带教师傅或指导教师)、家长等多个主体参与,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考核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测评。
1、基本素质考核,根据课程不同,可采用开卷、情境现场模拟、工作任务等多种形式进行。
2、本专业考试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60%,出勤及平时表现占20%,大作业占20%,用百分制记成绩,三项成绩按比例折算后相加即为最终考核成绩。
3、第三年实习考核职业道德占20%,岗位考核占40%,工作量占20%,出勤及平时表现占20%,第三年不合格者暂缓一年毕业。
九、编写说明
1、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2、本方案公共基础课程中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按新办法的课程标准执行;德育课包含法律、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等,上述课程的学时及教学实践课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3、每学期实际教学时间按 18 周计,实践课按每周 30 学时计,总计为 3408 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为 852 学时;专业课为 804 学时 (理论 162 为学时,实验为 642 学时);选修课为 252 学时;实训实习为 14 周,计 420 学时;顶岗实习 36 周,计 1080 学时。
2021 年 4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