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计算机应用 (710201)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 3 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
对应职业(岗位)
|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
专业技能方向
|
1
|
计算机操作员
|
计算机操作员
|
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专业排版
|
2
|
打字员
|
计算机操作员
|
办公自动化
|
3
|
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计算机设备营销人员
|
电子计算机(微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操作员
|
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
|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有技术、懂管理,能从事计算机管理、维护、操作应用等方面的中等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养规格
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 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熟练的中英文录入能力,掌握文字排版技能。
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 件的能力。
3.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
4.具有计算机应用领域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
5.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 用的能力。
6.具有多媒体素材处理、简单的动画设计能力。
7.具有使用数据库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的基本能力。
8.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具有建立网站、制作网页的能力。
9.具有计算机的硬件拆装、系统组装和简单故障排除及维护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办公自动化
1.具有熟练的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能力。
2.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及常 见故障排除的能力。
3.掌握文书与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专业 (技能) 方向——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
1. 具有常用数码产品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
2. 2.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营销方法与技巧。
3.掌握电子商务流程,具有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数码产品等产品营销的能力。
专业 (技能) 方向——计算机专业排版
1.掌握专业排版的工艺流程,具有专业的编辑、排版、印刷操作的能力。
2.掌握图形绘制、图像处理等操作,具有较强的专业图文混排及 设计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学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92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92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8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128
|
9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 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具体内容如下:
1.德育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 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 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 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 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 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 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 涯发展奠定基础。
(3) 哲学与人生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 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基础。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 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 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2.语文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适应中高职衔接升学要求。
3. 数学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同时,提高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适应中高职衔接升学要求。
4.英语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具备必需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文化差异,能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提高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适应中高职衔接升学要求。5.信息技术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开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6.体育与健康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7.公共艺术
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开设,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 专业 (技能) 课程
1.计算机录入技术 (96)
了解计算机信息领域进行办公、信息处理的基本录入方法,掌握正确、快速的中、英文盲打、听打录入技能,并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熟悉语音、手写和其他外国文字的录入方法。
2.常用工具软件 (32)
了解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虚拟机、特殊文档编辑与格式转换、翻译工具、网络管理与数据传输、及时通信、信息安全、云办公、数据产品及移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多媒体信息处理等常用工具类软件的应用技能。
3.办公自动化 (64)
本课程主要讲授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中文Windows2000、文字处理软件中文Word 2000、电子表可知处理软件中文 Excel 2000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主要介绍了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现代办公技术工具;介绍了中文Windows 2000、字处理软件中文Word 2000 和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中文Excel 2000 的操作使用方法和常用技巧等。
4.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96)
本课程主要以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模块为线索,在大量图例的基础上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采用新的技术等等;并分析了常见的软件和硬件故障类型以及排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一些常用的压缩工具、分区软件、杀毒软件、磁盘工具软件和网络工具等实用软件;并全面介绍了微机的组装、分区、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系统的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维修分类及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5. 局域网搭建 (48)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技术和设备进行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
6. 计算机编程基础 (128)
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类型、表达式、逻辑关系、流程控制等知识。掌握可视化程序界面设计、数据库连接、能使用编程工具开发计算机简单功能应用程序。
7. 图形图像处理 (64)
掌握不同类型图形图像处理业务的规范要求与表现手法,能用相关软件教学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等业务应用。
8. 多媒体制作 (96)
了解多媒体制作的的基础知识,理解动画形成原理与多媒体制作要求,掌握二维动画元素绘制、动画剪辑、多媒体素材处理、打包集成等技能,能应用二维动画设计和多媒体制作主流软件进行简单的动画
设计和多媒体素材合成。
9.网页设计与制作 (64)
本课程主要讲解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包括网页制作基础知识,初识 Dreamweaver 8,如何创建并管理站点,如何在网页中插入文本、图像、超级链接、多媒体元素和表单,如何使用表格、层和框架布局网页,如何为网页添加各种行为,如何使用模板和库批量制作网页,如何应用CSS 样式,如何创建动态网页等。重点讲授网页的制作过程,能够使用HTML 语言,能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出独特有吸引力的网页,能够及时更新和修改网站内容,可以将自己的网站登录到其他搜索引擎上。
10.计算机网络基础 (64)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类型、组成、应用等坚持知识,熟悉网络工作原理、网络协议和网络规划相关知识,网络设备的基础配置,网络服务器按照与调试等基本技能。
11.文书与档案管理 (64)
了解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念与一般知识,熟悉常见办公文书 的种类、体式与稿本、形成与处理、整理与归纳和档案收集、保管、检索、电子档案存储与管理,具备办公文字与档案管理等基本能力。
七、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专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或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相关工种中级|含)以上职业资格,能够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熟悉企业情况,参加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积极开展课醒教学改革。
聘请计算机应用及相关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兼职教师,应具有高级(含)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能够参与学校授课、讲座等教学活动。
(二) 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实习室
(1) 计算机基础实训室3个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1 个
(3) 平面设计实训室 1 个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和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应在企业建立两类校外实训基地:一类是以计算机应用专业认识和参观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反映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方向新技术,并能同时接纳较多学生学习,为新生入学教育和认识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条件:另一类是以社会实践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专业技能方向综合实践轮岗训练的工作岗位,并能保证有效工作时间,该基地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教学大纲,精心编排教学设计并组织、管理教学过程。
(三) 教学资源
选订中职目录以内的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等国家承认合法的出版社。
(四) 教学方法及要求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 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 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 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 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专业技能课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话的教学 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 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 找理论和知识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安践性。
(五) 学习评价
由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星评价标准体系。
1.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式,主要包括笔试、作业,课意提问、课堂出勤、上机操作考核以及参加各类型专业技能竞赛的成绩。
2.实训实习效果评价方式
(1) 实训实习评价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训实习项目的技能水平。
(2) 顶岗实习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方面包括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综合评价鉴定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价方式。
八、毕业要求
毕业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学分,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有技术、懂管理,能从事计算机管理、维护、操作应用等方面的中等专业技术人员。
附:1.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1)
2.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2)
附1: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时间分配(1)
说明:每学年为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 周,周学时一般为 28 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30 小时(1小时折合1学时)安排,3总学时数为 3000~3300 。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 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学年。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 10%。
附2: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2)